English

现代科技离您多远

1999-07-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新庆 我有话说

 编者按 科普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也是理应获得更多关注的重大课题。在推进科普事业的进程中,出版界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特别是在高科技普及、少儿科普和引进国外优秀科学文化图书方面,其付出的汗水和收获的累累果实有目共睹。日前,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又第一次以公民读本的形式推出了一套科普新书,我们将它推荐给读者,同时也愿与各界一起探讨如何继续推动科普工作的问题。

 1978年以来,我国的科普工作经历了几起几落。80年代中期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鼎盛时期,全国曾有区、乡级科普站16万个,科普服务实体7万多个,而进入80年代末期,科普工作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跌入低谷,这些科普站和科普服务实体或是关门大吉,或是被迫改作他途。近几年来,科普工作有较明显的回升势头,但至今仍未完全恢复。

科普工作走入低潮,科普出版社也备受株连。一方面,科普刊物的数量和发行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科普刊物的类型和内容严重萎缩。以后者为例,从1998年的报刊目录可以看出,科普刊物的类型和内容除儿童科普读物外,大都为妇幼保健、美容、厨艺、自然景观之类的实用生活知识,至于能提高成人的科学意识、增进他们对重要科学理论和科技成果了解的出版物则少之又少。

按理说,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且已日益渗透于文明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有不断汲取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紧迫愿望。而且,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但是,为什么科普读物不是呈逐年递增趋势,反而会出现严重滑坡现象呢?

客观上,来自于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外在挑战正迅速地冲击着科技图书市场。电视传播具有声文图并茂和动态演示的独特优势,逐渐普及的VCD视盘机、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科普工作提供了先进工具;报纸发行量大、周期短,它也是科普工作的有效手段。据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1995年)显示: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来源按被调查者选择的比例为:电视(70.4%)、报刊(51.5%)、图书(10%)。另外,存在于科普出版业自身的问题也是导致科普读物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多年来,围绕着科普出版业的问题有:在内容上,有些学术性强的作品缺乏可读性,而有些可读性强的作品包含的科学内容较少,因此,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缺少必要的平衡;长期以来,科普创作不被认为是一种科研活动,虽说1997年以来科普图书的创作成果被正式纳入科研成果的范围,但仍缺乏科普作品作为科研成果被有效认定的激励机制等等。

近几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情况大有改善,大量的科普书籍纷纷问世,科普出版明显升温。然而,当前科普图书出版的升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选题重复,追求豪华装帧导致价值较高等。选题重复,将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将导致科技图书市场的混乱局面;少数内有精美插图的图书单本的定价高达近百元。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科普图书的发行量,使科技图书的社会影响力也自然远逊于电视和报刊。

众所周知,土地流失了水分,就要退化成一片片的沙漠。在精彩纷呈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迷恋和关注的话题实在太多太多,假若缺乏了科学知识、淡薄了科学意识,那么,现代人的精神和灵魂也将成为失去水分的土壤。科技的无处不在和无所不能使得充满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的现代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和文明延续只是一部分人的事,与己无关。事实上,藐视学习、冷漠进取,必将造就一大批新时代的“功能性文盲”,这显然无法适应竞争将更为激烈的21世纪的要求。

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一个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增长点,以智力型无形资产取代物资型有形资产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如何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是目前我国科普出版要思考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在这种特定历史背景下,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顾冠群主编的《现代公民科普教育读本》(城市版)(以下简称《读本》)一书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读本》以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读者为对象,精选了大量的科技实例,采用生动活泼的写作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它顺应了当前科普创作的主导潮流———格外重视对近现代科技知识尤其是当代高新技术知识的普及介绍,并且在体例安排上又独具匠心,颇有新意。

《读本》突破遵循常规教材体系的思维模式,在写法上不求过于严密,而是追求以点带面给读者以知识与智慧的撞击。科普教育不同于大学或中小学课堂教育,它的对象是年龄各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呈多样化的社会大众。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它不可能沿袭课堂教学式的教材编写模式。积极探索一条在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思想通道是《读本》编者们的最大心愿。虽说“信息高速公路”、“克隆”、“绿色食品”等术语已成为高频词融汇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中,但是,一般公众对现代科学及其物化后的技术成果还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加强。所以说,科普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要向现代公民灌输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理论,而是要引导现代科技走出神圣的殿堂,揭下神秘的面纱,象点点滴滴的甘露一样,去滋润那些渴盼真知的心田。

《读本》针对读者的实际科技知识水平和内心感悟,对体例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斟酌。它不是系统地介绍现代科学知识,也非对中外的高新技术一一罗列,而是突出高技术在整本书的显赫地位。读读这本书,您会了解6个技术群中主要科技成就的诞生过程,并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仿佛走进了一个发现、发明与创造的天地,真正领略一下放射着耀眼光芒的科学殿堂到底有何物。我们每个人都身处20世纪不同寻常的岁月,但与这些同时代的科技成就所达到的认识水平相比,大多数人还处于科盲的阶段。开卷有益,应认真读一读《读本》。

《读本》图文并茂,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增添了可读性,这是本部书的另一特点。众所周知,科学是由一套规范的语言、符号、公式、图表而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这使得科学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区分开来,二者分别在不同的王国中行使职能。但是,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趋势又要求科学走入大众,大众了解科学。在这一互动进程中,科学语言如何转化为日常生活语言无疑成为一个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在科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日常生活语言的通俗性之间寻到某种平衡呢?《读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400余幅精美插图辅之以略作简化处理的科学术语,直观明了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科学画面。近60幅知识小卡片在版面设计上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趣味盎然、引人注目。这些小卡片镶嵌于各章各节,与正文珠联璧合,遥相呼应。走进科学的殿堂,在茶余饭后的闲暇里细细品味现代科技的奇丽风光,《读本》给您带来的将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感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